2010年4月25日 星期日

「另類生涯處境」塔羅隱喻工作坊

您的生涯走在什麼位置上?

是走在生涯抉擇的十字路口上,或是對前途感到茫然模糊?

本工作坊將透過塔羅、隱喻、書寫、對話

協助您重新看待自己的生涯處境

思考後重新再出發



 6/17(四)19:00-21:30 塔羅隱喻當下生涯處境-抽一張+繪畫+敘說。

 6/24(四)19:00-21:30 我的生涯道路-書寫與對話。

 7/4 (日)9:30-16:30 生涯格局排列

                    (1)象徵元素運用。

                    (2)牌陣使用(連結重要他人),集體故事敘說。


【講師】陳則茵 社工師

【活動對象】一般大眾,4-8人。

【活動地點】社團法人台灣社區健康及家庭關係促進協會(社家協會)

                       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358號4樓

【報名注意事項】

1. 費用:單次500元/人(7/4算兩次課程),可單次報名單次繳費,一次繳清全額者享95折優惠。

2. 第一次報名需於開課前兩週完成報名繳費(名額有限,以先報名繳費者為優先),如未能開課,將全額退費。若繳費後因故無法參加,請務必於開課兩週前通知,本會將予以退費,唯酌收兩百元行政處理費;若未能於開課兩週前通知者,將不予以退費。

3. 每次上課需預繳下一次的課程費用,若人數不足則暫停課程,預繳之費用則保留至下次課程。若保留2次後因人數不足均未能開課,則退還預繳之費用。

4.如有疑問,請來電洽詢。

【報名方式】

1. 即日起接受報名,人數額滿為止(完成繳費者才算完成報名手續)。

2. 填寫報名表並e-mail至tacf@twtacf.org.tw或傳真至(02)2735-4737「社家協會」。(主旨:報名2010社區系列課程:塔羅隱喻)

3. 報名繳費戶名:社團法人台灣社區健康與家庭關係促進協會 ,(臺灣銀行004)帳號:270-0010-0028-5。

4. 轉帳或劃撥後請將姓名與帳號後四碼(轉帳者)以e-mail、傳真或電話方式告知。

5. 確認收到報名費後將以e-mail發送『報名完成通知』,如未收到請來信詢問或電洽02-2738-8415(社家協會)。若未能開課,亦將於上課前一週通知。



【報名表】

2010社區推廣系列團體課程 報名表

姓名:

性別: 出生年月日:

聯絡電話:

e-mail:

緊急聯絡人姓名: 關係:

緊急聯絡方式:

報名主題:

報名課程日期:

您從何處得知此活動訊息:

□協會網站 □公益資訊網 □朋友介紹 □其他 ___________________

請用一兩句話說說您對本課程的期待:

創辦人暨協會秘書長來說說話

巧玲一直很想跟大家說說話
讓大家更知道協會的故事
不僅了解、也見證協會的點點滴滴!

以下是志工聿如訪問巧玲的內容
跟大家分享~



Q:怎麼會想創立協會?



A:我想是自我實現的力量促使我創立協會,不過一開始目標並不明確,直到一年多前與其他幾位諮商師成立了一個心理工作室後,因為工作室的營運並不順利,我才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覺得自己不是只想做收費的諮商服務,更希望能協助那些社會上缺乏資源、需要幫助的人。


去年3月,我開始思考助人工作應該可以更有創意、從需求中研發方案,並找資源來完備方案。從美國回到台灣後的這幾年,我一直不斷地在學習新的事物,看到台灣現有的社會福利體制,我認為有些方案可以設計得更有創意,也可以開發連結,讓服務能更貼切需求層面,協助受害者在心理諮商服務外能自己找到生命的力量。舉例來說,透過方案,我們可以結合資源辦理三天兩夜的農場生態之旅,讓親子關係藉由輕鬆、愉悅的家庭生活經驗得以修復、成長。


然而我發現在國內,我們很難去改變現有的社會福利體制及現況,心理工作室也不是唯一的選擇。那時我心想為什麼不做非營利的服務呢?這也才發現自己長久以來一直致力服務的機構,都是非營利機構。那麼自己是否也有機會從事非營利性的服務呢?後來有機會上了敘事的成長課程後,確定了未來十幾年非營利服務就是自己想做的事。


在成長的過程中,家庭對我的影響很大,我深信社區健康包含家庭和諧,而這又與家庭中的每位成員息息相關。順勢而流、順理成章,在社區和家庭之中我看到了需求和自己想做的東西之間還存在著很大的落差,我思考美國可以做到的福利服務,為何我們做不到,因此我希望能發展適合本地的非營利服務。



Q:創立協會的心路歷程為何?


A:在確立自己的目標後,我知道陪伴、協助性的工作需要一個平台。因此從去年4月起,我們開車找遍了台灣北中南部等各地的親友們,陸續號召了很多人來連署成立了全國性社團。當時我們的會費很少,協會也沒有什麼資金,所以沒有多餘的預算去僱用正式的工作人員。剛開始協會主要是由幾位專業人員及志工所組成,直至去年年底志工才退出。其他參與的工作人員大約有十幾位,會務志工加上我自己有四位,平常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忙,工作之餘,才利用空檔相約見面或以email討論協會的事務,就這樣一步一步地建構協會未來要走的路、方向、及方案。創辦初期主要是服務弱勢兒童、助人工作者、提供諮商服務,並在這過程中慢慢發展會務、申請方案。也很幸運透過自己在基隆的資源,成立了基隆家暴服務處。


依內政部規定,一個組織需要參加過許多的會議才能申請立案。為了申請立案,從去年4月起我們參與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會議、處理了許多繁雜的會務,而當時我們的辦公地點是自己的住的地方,因此有許多的不便。後來,我思考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協會總是要生存,也需要有一個可以方便辦公的工作環境,心想或許可以試試看將住的地方改成辦公室。協會辦公室便於去年7月12日起正式成立。


一開始大家每月僅領有兩千多元的薪資,幸好辦公地點的屋主因為支持我們的創辦理念而不予以收費、願意無償借用辦公室,讓我們有空間可以工作及辦理團體活動,進而聘用更多的工作人員;有些傢俱也是之前工作室的同事們在工作室解散後捐出來的;理監事也贊助水電、瓦斯費用。在此要特別感謝我的婆婆,也就是屋主,願意支持媳婦想做的事,捨棄了原本一個月可以收取2-3萬的房租費,沒有將房子出租出去,提供房子讓我們做為辦公室。未來很希望我的婆婆能成為協會的榮譽理事長,同時,也非常感謝我先生的支持與體貼,記得他說:「能夠讓老婆用我從小到大生長的地方孕育自己想做的事,是件很有意義的事,看到老婆開心我也開心啦!」。



Q:對協會目前的想法與期許為何?


A:就協會目前的服務方向而言,我認為每一塊都有可能性,所以不會受限於只能做某個領域。例如在被害人的後續追蹤服務中,我們可以從服務案家中去發掘他們的生命故事,而這些故事可以被流傳,或許這些當事人有力量透過自己的故事來協助其他的人,這是很有意義的,也需要一個更賦予創意的平台。


對我來說它已經不是一份工作,因為並沒有什麼收入,有時能領個津貼就已經是很好的了。而工作人員即使有領薪水,也是像志工一樣(志願在做一份工作),發自內心想和大家一起做志工的工作,彼此互相珍惜、感謝、及尊重。在這裡,志願來、志願去,每個人想獲得的東西都不同;重要的事如何做能讓自己最欣賞自己、思考怎麼做對協會是最好的? 有些人可能追求的是和大家相處愉快的緣分,有些人可能致力於如何讓案家看到生命的力量以及如何陪伴他們。我期許自己雖然身為一個管理者,但是不會用權力去壓制別人,而是盡自己所能的協助這些社會上需要幫忙的人,為他們做些什麼。


我希望自己及每位工作人員都有自己的立足點,而不是被擺設的棋子。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心願,而那個心願的重要性對我而言會是一個很好的回饋;期盼大家的心中都有志氣、有願望,讓我們的社會更好。即便有一天無法繼續在協會工作,也能保留美好的回憶。同時,也要時常檢視自己是否喜歡這份工作以及當初為什麼要做這份工作、自己的心願是什麼? 自己的心願及理念和協會是否相同? 期許每位工作人員都可以說出自己的心願。


今年年初,協會爆增了許多正式人員。飲水思源頭,協會能在這麼有限的資金及人力下持續成長、慢慢上軌道,並取得政府的信任,真的要感謝這一路上有許多人默默地支持、付出。同時也要感謝所有的工作人員協助協會的運作、開銷,因為會務運作正常,我們才能順利取得政府單位的信任。我想自己是很渺小的,若非他人(公部門、理監事、社工、志工、案家),協會根本無法成立。在此,不但是想感謝大家,也提醒我自己,已經工作十幾年了,還能做些什麼,對自己能有所交代,不然會感到後悔。對我來說,心願即使是小小的也很好,有夢想就放手努力前進吧!

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一起用好玩的「哇~卡」來學敘事!

~本課程申請諮商心理師繼續教育學分中~

還在等什麼?
快邀朋引伴一起來吧!




  好玩的敘事治療工作坊-用「哇~卡」來說生命的故事!


        「哇~卡」是一套「創造新故事的問題思考卡片」,是黃錦敦、林祺堂兩位諮商心理師以敘事治療為基礎所創作的問話卡片,期待透過有趣又實用的方式,給出好的陪伴品質。「哇~卡」能協助人們在想被陪伴時,跳脫出原本受困的舊故事,說出符合內在渴望且活出有力量的新故事。

        「哇~卡」是實踐說出好故事的一種可能,然而提問背後「對人性價值的尊敬」更是敘事治療哲學觀所看重的。若您也可以嘗試活在敘事的尊重與「哇~卡」的提問裡,相信您會有不一樣的發現。



        本次工作坊將以卡片為媒介,透過遊戲、討論、實務演練等方式,學習敘事治療的哲學觀以及敘事治療實務。藉由好玩又有深度的學習讓大家更靠近「敘事」,更能體驗會到敘事的精采,也進而提升運用敘事的能力,為生命故事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不論您對敘事的瞭解有多少,您都可以從「哇~卡」中對敘事有新的瞭解與看見。所以,只要您對敘事治療或「哇~卡」有興趣,期待在個別諮商、團體諮商、督導、自我督導與自助式諮商中帶出新的可能性,都歡迎您來與我們一同玩出「生命的意義」!







還是對「哇~卡」有些不瞭解嗎?那麼我們來看看這個用「哇~卡」寫出的美麗故事:

幾個月前,兒子上三年級,換了新同學、新老師、新安親班老師,遊戲的時間減少了,課業變多了。面對這樣的轉變,兒子情緒顯得很不穩定。在安親班和老師嗆聲,和同學衝突,前天甚至鬧脾氣拒絕跟我回家,

這樣的狀態持續大約兩週了,我也開始變得不耐煩,開始用更強硬的態度想讓兒子屈服,但是兒子很堅持,不願意妥協,持續鬧脾氣。我的處理方式不僅沒有讓兒子狀況穩定下來,還讓我開始厭惡自己對孩子兇惡的嘴臉。

那天,我從屏東準備回安親班接孩子,但一想到孩子最近的狀況,就開始煩躁起來。突然想到用自己最近和祺堂創作的「哇~卡」,我就隨機抽出幾張卡片,開始自我對話:



我抽到的第一張卡片的問題是:

【在故事裡,如果發生了什麼,你連做夢都會笑?】



看到問題,我就笑了,我就拿出紙筆用書寫來回應,我寫下:

如果這件事情,孩子學習到怎麼面對適應上的困難,然後試著解決,而當爸爸的我,來支持孩子這個學習,那我會很滿意,很滿意的。



接著抽出第二張卡片:

【如果你是編劇,這樣的劇情安排,是想讓主角學習到什麼?】



我的回應是:

想讓我學習到怎麼陪伴孩子,去面對「堅持與適應」這個議題吧!



第三張卡片:

【不管結果如何,現在的你想用什麼姿態來面對?你覺得這對你的重要是什麼?】



我的回應:

當爸爸的我,也要知道如何堅定的站著,讓孩子知道爸爸相信孩子走得過這些挑戰,讓孩子學習尊重別人的同時,也不會忘記為自己發聲。不要因為孩子情緒而跟著不穩,當個「腳步穩定」的爸爸,我會感到滿意。



經過這一段對話,其實才短短十分鐘左右,但我整個心就開始安靜下來,內在有個空間被喚醒了,內在空間大了,許多的能力和可能性就跟著來了。



錦敦 於 九十八年 冬 ~





【講師介紹】黃錦敦 ・ 敘事取向諮商心理師

高師大諮商與輔導學系碩士,目前為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聘任心理師、亦為相關社福單位、教育機構之督導、專業訓練講師、團體帶領人、及諮商師。關於錦敦敘事實踐的的點點滴滴,可以參閱部落格:「敘事 咖啡 屋—敘事治療的實踐場」http://blog.xuite.net/blackgrace/forest



課程詳情請參考協會網頁http://twtacf.org/